青瓦木楼依山而建,石板小径蜿蜒交错,在渝东南武陵山区深处,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41个中国传统村落正经历着一场蝶变。自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?;だ檬痉断匾岳?,酉阳以“农房变客房、田园变游园”为抓手,探索出一条?;び敕⒄共⒅?、文化与产业融合的传统村落振兴之路,让古老村寨焕发生机。
连片保护:从“散落珍珠”到“璀璨项链”
酉阳的传统村落占重庆全市总量的1/4,却长期面临“?;と弊式?、发展缺路径”的困境。如何让老建筑“活”起来?酉阳打破“一村一策”的零散保护模式,按照“地域相邻、文化相近、资源互补”原则,将花田乡何家岩村、酉水河镇河湾村等9个核心村落串联成“云端桃源”“红色桃源”等4大特色组团,构建“连点成线、串线成片”的?;だ酶窬?。
在何家岩村,百年吊脚楼群经过保护性修缮,变身非遗工坊和民宿集群,土家织锦、蜡染技艺在这里活态传承;河湾村依托酉水河风光,将闲置农房改造成“水韵民宿”,配套建设土家民俗博物馆,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。“我们建立传统村落?;ぁ甙?,每年专项安排600余亩建设用地指标,探索传统民居‘三权分置’改革,鼓励村民以宅基地使用权、房屋经营权入股,实现‘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股金’?!庇涎粝匚N⒏毕爻ふ藕杲樯?,全县已盘活闲置民居400栋、低效土地8904亩,为古村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业态创新:从“守着宝山”到“造血生金”
走进车田乡清明村,梯田层层叠叠间,“云稻米”认养基地的木牌格外醒目。游客通过手机App即可认养稻田,全程监控水稻生长,成熟后直邮到家。这种“农业+文旅+数字”的新业态,让当地优质稻米价格翻了两番,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。
立足“传统村落+”战略,酉阳差异化布局“旅游村”“产业村”:在南腰界红色旅游区,将革命旧址与传统民居结合,打造红色研学基地;在双泉乡,利用喀斯特地貌开发溶洞探险、山地露营等项目,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经营农家乐。数据显示,近3年全县新增国家AAAA级景区6个、乡村旅游景点25个,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7.2%、48.3%,真正实现“美丽资源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化。
此外,酉阳还正试点“乡村CEO”制度,从城市引进懂经营、会管理的农业经理人,为传统村落量身定制发展规划。何家岩村聘请的“90后”CEO王琳,通过直播带货、文创开发,将当地的花田贡米、蜂蜜等农产品打造成网红品牌,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。“我们不仅要‘输血’,更要培育‘造血’能力,让村民成为发展的主角?!闭藕晁怠?/p>
共富共享:从“单村突围”到“全域振兴”
在?;だ霉讨校涎羰贾占崾亍按迕袷芤妗焙诵脑?,建立“村集体+企业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民宿经营收益的15%返还村集体,用于基础设施维护;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,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。全县50个“共富乡村”项目通过电商直播、文旅融合等方式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7%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至7.2%。
传统村落的“复活”,更留住了乡愁记忆。酉阳设立传统工匠培训基地,培养土家吊脚楼营造、苗绣等非遗传承人300余名,让古老技艺薪火相传;编撰《酉阳传统村落保护规划》,明确每栋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和利用方向,避免“千村一面”。如今,河湾村的土家摆手舞、何家岩村的“薅草锣鼓”等民俗活动,已成为游客必体验的文化项目,村民在守护家园的同时,更收获了文化自信。
“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,保护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,而是让她融入现代生活,成为村民共富的载体?!敝厍焓凶〗ㄎ喙馗涸鹑吮硎荆涎舻氖导角炒迓湔裥颂峁┝丝筛粗频木椤员;ご形?,以产业创新为翼,让老村寨既留住了“古味”,又焕发了“新味”。